圖為四川省宜賓市天原集團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工供出口的板材。這些板材加工完畢后,將通過長江航運及中歐班列運往世界各地。本報記者 王俊嶺攝
圖為一輛貨車正在宜賓港裝運集裝箱。本報記者 王俊嶺攝
圖為位于四川瀘州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內的一家進口食品商店。本報記者 王俊嶺攝
“翠屏古寺深林寂,斷續云橫面面山。”在很多人眼中,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四川雖說自然風光奇麗秀美,但也因群山環繞、蜀道崎嶇而顯得閉塞。改革開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仿佛在證明著一個“道理”:只有沿海才能代表開放型經濟。
不過,記者日前在四川采訪時卻發現,這個“道理”如今卻立不住腳。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四川正在借助長江水運、中歐班列、航空機場等通道重塑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內陸開放,不僅讓本地企業看到了轉型升級的機遇,而且吸引來更多企業和人才。
企業轉型質量高
不少裝修過房子的人,都會有“空置半年才能住”的經歷。究其原因,在于不少建材都含有一些有害涂料,等其揮發完畢再住人比較安全。
當記者走進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的天原集團新材料廠區時,看到工人們正在對一片片木紋考究的地板材料進行熱壓處理。奇怪的是,工人們都沒有戴口罩,記者在整個車間也沒有聞到建材常有的那種異味。
據天原集團旗下天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司晨介紹,該車間之所以沒有異味,原因在于其生產的是一種名為“高端乙烯基地板”(簡稱LVT地板)的全新建材。LVT地板比普通的復合地板更加環保,與純實木地板相比,則在防蟲、防水、阻燃等方面更勝一籌。
“最開始,我們集團主要業務集中于氯堿化工。后來,企業看到近幾年宜賓港發展迅速,長江航運與鐵路、公路運輸的銜接越來越順暢,加之當地政府配套措施得力,于是就下定決心轉型做附加值更高的LVT板材。畢竟對我們來說,水運的成本只有公路運輸的1/5、鐵路運輸的1/3。”歐陽司晨說,盡管項目投產只有不到一年,但目前公司95%的LVT板材都出口到了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也邁上了新臺階。
同樣將轉型升級的目標定位于國際的,還有川茶集團。2016年9月以來,川茶集團的“天府龍芽”系列產品先后在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營銷機構,并組建集團專業電商運營團隊,有效拓展了海內外茶葉市場。如今,面對對外開放帶來的全新消費群體,川茶集團開始在茶葉衍生品研發上下功夫。
“最好的茶直接銷售,稍差一些的則用于食品研發。目前,我們陸續推出了‘茶餅干’‘茶蛋卷’‘茶饅頭’‘茶瓜子’等十多種特色衍生產品。”川茶集團技術總監蔡紅兵指著研發車間對記者說。
臨江航運發展快
企業轉型的決心和成果,常與所在地的開放程度息息相關。其中滋味,身處港口的一線職工感觸最深。
宜賓港流動機械班班長何芳每天7點半起床,然后再花上35分鐘左右開著自己新買的小汽車來到單位上班。在檢查過門式起重機(又稱“龍門吊”)及堆高機的設備情況后,再和同事們一起投入新一天的忙碌之中。盡管今年45歲的何芳如今已經帶了10多個徒弟,但她每天在港口穿梭的身影卻有增無減。
“最開始,我在一家企業開叉車,后來宜賓港建港招人,我就來了。畢竟港口機械的操作比叉車復雜很多,當時我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挑戰一下自己。如今看來,這條路真就走對了。”何芳說,2011年剛剛開港那會兒,宜賓港一年的吞吐量只有8000多個標準集裝箱,經過七年的發展,如今年吞吐量達到了38萬標準集裝箱,自己的收入也從每月1000多元增長到了4000多元。
在何芳和工友們眼中,臨江港口與中歐班列的聯動式發展還為當地帶來了西班牙紅酒、新西蘭高粱、越南糯米等不少國外的貨物,而當地的五糧液、電子產品、化纖原料等,也能更加通暢地“出海”。
無獨有偶,地處宜賓港下游的瀘州港,同樣在發揮著日益強大的“開放驅動器”作用。
在瀘州港,記者見到了正在協調業務的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瀘州分公司經理何忠勇。
提起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建設為企業帶來的機遇,何忠勇贊不絕口:“我們企業主要業務就是集裝箱的水路航運,與馬士基、中遠集團等很多國內外巨頭都有合作。這幾年,長江上游地區正規港口建設迅速。特別是不同港口之間的積極合作,讓我們航運企業在不同航道進行換船作業的時間縮短、費用降低、手續簡化。這無疑會讓長江這條‘黃金水道’更具價值。”
內陸開放底氣足
只要路子對,便沒有一成不變的劣勢與優勢。在“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帶動下,四川等內陸沿江省份正在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努力迎接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作為中國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規劃面積達19.99平方公里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自2017年4月1日在瀘州揭牌至今,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但當記者走進這片“試驗田”時,人來人往的辦事大廳、穿梭不斷的載重車輛、琳瑯滿目的進口商品,卻無不折射出內陸開放的旺盛活力。
“作為一家中德合資的外貿企業,股東們決定在哪里開展業務并進行投資,一向十分看重營商成本。畢竟,做外貿時間很重要,如果在通關時多卡幾天,就會影響回款周期,對公司造成資金壓力。”四川歸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鐘誠說,企業之所以選擇這里,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部門提供了“一站式服務”,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另一方面,也與當地中歐班列和長江航運接駁效率提升密不可分。
在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一江看來,與長江下游及沿海地區相比,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綜合交通體系基礎相對薄弱,商品與要素流動往往面臨“距離長、成本高”的尷尬,這也成為制約內陸地區開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以四川為代表的長江中上游地區對外物流成本偏高,但這些地區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則較低,近些年來本地消費市場容量也在不斷擴大。”樊一江指出,四川等內陸地區借助“長江經濟帶”建設契機,把握內需升級的時代趨勢,按照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依托沿江港口發展現代臨港經濟,并打造集“水運、鐵路、公路、航空、管道”于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顯然有助于加快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從而在迎接新時代全面對外開放機遇過程中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