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7月30日電 (張曉赫)“到現在我還能感覺到總書記那雙溫暖又厚實的手,興奮的感覺記憶猶新,給我滿滿的正能量。”談起習近平總書記兩年多前來到果園港,港口生產部經理助理鄭驍依然難掩激動之情。
2016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將那一年的首次國內考察目的地選在重慶,站在重慶果園港,看到港口當時已設施齊備、初具規模,他說:“要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這里大有希望”。
鄭驍在港口辦公樓下 (攝影 人民網張曉赫)
“我當時就在碼頭”,鄭驍回憶,自己那時還是碼頭指揮手。“總書記的話,激發了我們的責任心,成為大家最大的動力。兩年多來,向著總書記的囑托努力,果園港已經發生了很多新變化。“
果園港的運營模式有了新變化。“總書記來的時候,果園港的前港作業區已經比較成熟了,但后港區的運營模式還沒做出來。現在,在后港區,倉儲物流、產業園等配套已經齊全了。“鄭驍說。
鄭驍所說的變化,正是果園港探索的“前港后園”模式,即碼頭前方的港口裝卸作業區與后方的公路物流園、鐵路專線、倉儲物流園、臨港產業園緊密相連,形成一條物流產業鏈。這樣就能以最大限度集聚物流要素,用最便捷方式為貨運商提供綜合物流服務。
隨著果園港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其打造技術密集型“智能港”的行動也正在展開。從傳統港口向智能港口轉變以及由此帶來的效率之變,是鄭驍感受到的第二個變化。
“以往,裝卸集裝箱都得是司機手動駕駛岸橋,駕駛艙里又悶又熱。在我們有了無人駕駛,一個司機可以遠程同時操作4臺岸橋。”鄭驍表示,智能化不僅讓員工的工作環境更舒適,作業效率也更高了。
“2016年總書記來的時候,我們的翻車機系統還沒有完善。有了總書記的囑托,我們高度重視,系統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一列48節的火車,2個小時就完成裝船,并且沒有揚塵。”鄭驍說。
果園港的岸橋已經實現無人駕駛,可遠程操控 (攝影 人民網張曉赫)
“總書記來的時候,果園港還不能稱之為千萬噸級大港。但現在,我們說是千萬噸大港,不會臉紅了。”鄭驍介紹,得益于效率提升,目前港口卸車卸船每天都能達到3萬噸。
這只是果園港智能化進程的冰山一角。據了解,圍繞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目標,重慶港務物流集團今年將推進果園港集裝箱碼頭及堆場智能化改造,完成果園港散貨皮帶機系統設備建設,加強港口作業智能決策、協同聯動,實現操作遠程化、自動化、無人化。
效率提升的同時,果園港也正變得更加環保。“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大港,我們把污染源控制住了,下游的環境生態壓力就會更小一些。”鄭驍介紹,目前果園港做到了“有源必有水”。
即,凡有污染源的地方,就有清水池,防塵降塵。“煤炭堆上也有24小時不間斷的噴淋系統,還有防風罩網;翻車機系統是密閉傳送帶,也不會揚塵。環保不是一天兩天功,我們做到了常態化。”鄭驍說。
果園港的變化日新月異,在鄭驍看來,這還得益于所有員工的思維之變。
“以前我覺得自己是碼頭工人,但碼頭工人并不能完全代表總書記來過的港口,現在我把自己當作港口工人。這可不是簡單換個名頭,里面有了更多的責任意識。”鄭驍表示,果園港是多式聯運,無縫鏈接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快裝快卸,多拉快跑,千方百計把延時降下來,把公共資源讓出來給更多的港口。”
“這種責任意識,不光我有,我還要帶動身邊的同事把總書記的正能量傳播下去;不光傳播在小小的果園港,還要傳播在整個長江經濟帶,傳播到‘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所到達的地方。”
碼頭前沿,長江航道上貨船來來往往,連接江海經濟和陸地經濟的果園港正在發展成為全球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和國際樞紐。鄭驍信心滿滿的說道:“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和我的同事一定要把幸福奮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