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新華社記者永遠在路上,在履行新聞報道職責中,有著獨特的思考、感悟,以優美、雋永的文字寫下這些思考、感悟,同樣是講好中國故事。即日起,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副刊開設“新華走筆”專欄,刊發新華社記者的行思錄,與讀者分享。
來源:10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顧錢江
游歷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可能是一種漫步——“上江沿兒”。
所謂“江沿兒”,就是江邊(江畔),也即英文里的riverside。古今中外,江邊都不僅是一個位置的概念,更是觸發人們豐富感受的場景?!敖貎骸笔枪枮I人對江邊的叫法,透著地域特色與親切感。如果說打開哈爾濱有許多方式,那么,“上江沿兒”可能是其中既愜意又有內涵的一種。
這條江,便是松花江——李健在歌聲中詠嘆的“童年的海洋”。哈爾濱人最愛去的“江沿兒”,通常是指松花江南岸老江橋至九站公園一帶。
已有120多年歷史的老江橋,是清末修中東鐵路時所建的第一座跨越松花江的鐵路橋,在哈爾濱通往滿洲里的濱洲線上。正是這條鐵道,劃分了哈爾濱的道里、道外兩個區域,把一個江邊的村鎮變成國際化的都市。
老江橋10年前退役,運輸功能讓位于旁邊并行的新高鐵大橋,自己則變身為供人散步休閑并懷古的網紅鐵橋。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滄桑的老江橋上掛滿五星紅旗,游人紛至沓來,同慶新中國75歲生日,成為社交媒體上刷屏的畫面。
走在江沿兒,見松花江水滾滾東流,油然而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慨,又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之幸。時間雖然一去不返,但歷史所發生的空間仍在,一代代人走過的江沿兒,讓我們仿佛回到這座城市的歷史現場。
中東鐵路建成十幾年后,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這條因“中俄密約”而烙上屈辱印記的鐵路,出人意料地成為向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先進分子赴蘇俄和歐洲求取真經的“紅色之路”。哈爾濱位于樞紐,得風氣之先。
1920年10月,瞿秋白來到哈爾濱,計劃以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特約通訊員身份經中東鐵路赴俄采訪考察,“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在哈爾濱滯留的50余天里,他深深感受到“共產黨的空氣”,在俄僑集會上第一次聽到《國際歌》,為后來翻譯這首“聲調雄壯得很”的歌曲埋下伏筆。
他確曾來到江沿兒,《餓鄉紀程》一書中留有生動的記錄:“蔚藍的天色,白云和堆錦一般擁著,冷悄悄江風,映著清澄的寒浪。松花江畔的景色,著實叫人留戀?!?/p>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也在白山黑水間打響。大批中共黨員奉命赴東北,趙一曼、楊靖宇等都在其中。來到哈爾濱組織工人罷工和打游擊戰的趙一曼,自然到過江沿兒。風景不殊,而山河異色,走在松花江邊的趙一曼,胸中涌起的是亡國之恨與救國之志。
“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边@是趙一曼寫下的《濱江述懷》詩。1936年8月,趙一曼英勇就義于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市),時僅31歲。哈爾濱將留下趙一曼戰斗足跡的一條街命名為“一曼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來自四川的抗日女英雄。
江沿兒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是高大的防洪紀念塔,它面朝著哈爾濱著名的中央大街。1957年哈爾濱發生特大洪水,軍民英勇抗洪,終獲勝利。為了銘記這一歷史事件,次年,防洪紀念塔建成,塔身浮雕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年全民戰洪水的生動場景。
它的存在也提醒人們,松花江滋養了這座城市,也曾是人們的心腹大患。防洪紀念塔基座上有三個數字:119.72米、120.30米、120.89米,分別是1932年、1957年、1998年哈爾濱遭遇特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其中,1932年大洪水給城市帶來滅頂之災,后兩次則取得抗洪的偉大勝利——新舊社會對比,耐人尋味。
馴服了洪水,松花江畔越發成為哈爾濱市民生活的舞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上江沿兒”的儀式感更加豐富起來,擴展開來。
作為祖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的春天姍姍來遲,于是,市民們用一場盛大的儀式來作補償。端午節前夜,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向江沿兒,踏青,賞景,野餐,堪稱人山人海——蟄伏了半年多,哈爾濱人喜迎戶外生活的閃亮登場。
不知不覺間,已來到這座城市10個月,經歷冬春夏秋,碰巧每個季節都曾到過江沿兒,得以瞥見多樣風情。
冬天,江沿兒是靜謐的。岸上江中,一派銀裝素裹,冰封的江面成了游樂場。在友誼宮附近,過江索道靜靜地往復運行,眺望對岸的太陽島,隱然可見一座城堡,有些神秘,幾分浪漫。
9月14日,市民和游客在松花江畔拍攝夕陽。新華社記者 劉赫垚 攝
春天,江沿兒是迷人的。從清明到谷雨,冰面融化,上演開大江的壯觀。丁香、柳色、榆韻漸濃,有俄羅斯風格建筑點綴其間,再加上努力鍛煉的人們和吹拉彈唱的大爺大媽,構成生機勃勃的江畔春景。
夏天,江沿兒是閑適的。江邊的臺階或是欄桿上,坐滿了人,大家望著江水,或者閑聊,或者暢飲,或者拍照,或者只是“呆著”……這排排坐的場景,讓人聯想起羅馬城的西班牙臺階,若論風景或是場面,江沿兒恐怕會勝出一籌。
秋天,江沿兒是爽朗的。黃昏時分,天空澄澈,天邊是一抹濃濃的橘紅,彎月如鉤,摩天輪發亮。清風徐來,樹影搖曳,江面水光粼粼。水邊有垂釣者,臺階上仍有不少“呆著”的人,而熱衷直播的人已站在手機屏幕前開演了。
這就是哈爾濱人鐘情的“江沿兒”,融合這片天地的自然與人文,連接城市的過往和現在,更激發著對未來的想象與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