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中衛沙坡頭。
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寧夏中衛,曾是座黃沙籠罩下的城市。在這片沙荒地里,中衛人種下了片片綠意、發展起生態旅游,通過引進高端產業鏈,開啟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長河大漠,如何謀求高質量發展?中衛這座沙漠小城,新事別樣多。
9月初,正是流量大的時候,黃河進寧夏黑山峽,一路河浪翻卷,水岸齊平。
出峽口就是沙坡頭,黃河挾水勢切斷沙丘南進。騰格里沙漠在黃河北岸壘起近200米高的沙壩,寧夏中衛就在騰格里大漠腳下。
全力植樹增綠,土特產成了市場稀罕物
曾經的中衛,是座黃沙籠罩下的城市。春季最嚴重,動不動就刮沙塵,風沙一起、天昏地暗。
今天的中衛,綠樹密植,一條渠水貫穿城市。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包蘭鐵路通車時,治沙就開始了。那時,包蘭鐵路有55公里穿越沙漠,流沙一夜間就能掩埋軌道,治沙勢在必行。經過多年努力,如今,沙丘不再流動,麥草方格里生出沙棘、花棒,中衛境內只剩20萬畝沙漠保持風貌、發展特色。
但中衛仍在全力植樹增綠。荒山上植被脆弱,不敢上機械,當地就趕在雨前人工把檸條種進土里,自然封育加人工修復,如今荒山已長出12萬畝檸條。中衛市委書記何健介紹,過去抓生態保護多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今開始走向系統治理,抓生態、抓產業、抓高質量發展等都作為有機整體來推進。
中衛黃河兩側分布著大片富硒區域,而且這里海拔高、干燥冷涼,蔬果少生蟲害,牛羊少生疾病,極大降低了農藥使用量。這些年,南長灘的軟梨,北長灘的棗,砂石灘的硒砂瓜,中寧的枸杞都成了市場上的稀罕物。
在中衛市中寧縣河岸邊,此時正是最后一茬枸杞的采摘季。鮮紅的漿果一兜汁液,鮮甜可口。漿果難以保鮮,過去枸杞主要賣干果,如何最大程度在生鮮狀態下保留成分價值?今年63歲的王自貴,為此已研究了23年,如今已成功把枸杞制成原漿。他保守計算,從干果到原漿,價值起碼翻20倍。
規劃發展沿黃“一帶兩廊”,西北風光引客來
黃河南岸高灘村,村民過去最怕黃河水大。如今,標準化堤防上,濱河道路蜿蜒,河心洲蘆葦叢生,遠近水鳥翻飛,過去養魚、種稻的亂象早不見了蹤跡。
好風景,帶來了旅游業的興起。
黃河在沙坡頭下兜了個大灣,南岸就叫大灣村。以前交通不便,村子已嚴重空心化。如今,這里被設計師重新打理,酒店群落“黃河宿集”成了旅游熱門目的地。
騰格里沙漠濕地東側的何灘村,10戶空置房屋被改造成一處親子營地;黃河兩岸的南長灘、北長灘村也成了家庭自駕游補給站;沙漠邊緣,有人買來數十節退役的綠皮火車,改造成火車酒店;沙漠腹地,一處以星空觀測為主題的“星星酒店”二期剛剛落成……
特色農產盤活了,閑置房屋盤活了,勞動力也盤活了。過去的發展劣勢成了旅游特色,越來越多的客流帶著不同視角,又發掘出更多寶藏。文旅板塊異軍突起,背后是布局規劃、公共配套和生態治理。中衛市旅游和文化體育廣電局的同志介紹,沿黃“一帶兩廊”(沿黃生態經濟帶、揚黃特色產業廊、脫貧富民產業廊)除詳細制定水利、農業、生態規劃外,更及早著手制定旅游“限制性規劃”,杜絕大拆大建,守好自己的特色風貌。
黃河岸邊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開未來無限可能
人們在外賣平臺下單,只需輕點手機,便有送餐小哥聞訊而動。但他們想不到的是,對這份訂單信息的計算處理,卻在遙遠的中衛進行著——在這片黃河岸邊的黃沙戈壁上,云計算、云存儲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大數據重鎮已在西部崛起。
2019年,中衛第三產業剛追平第二產業,產業結構的天平正向第三產業傾斜。環境承載能力弱,也倒逼著倚能倚重行業盡快轉型,向環境匹配度更高、排放更少、價值鏈更高的產業提檔升級。也就在這時,中衛云計算產業開始大力發展。今年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6.4%。
為什么是中衛?只因當年的劣勢正被一一轉化成優點。曾經的偏遠,卻因接近中國陸地幾何中心,便于光纖最優通達全國;曾經的荒灘恰恰能提供較低地價;高原寒涼、干旱少雨,恰恰便于對服務器進行自然風冷。較常規數據中心,在中衛節能可達50%以上,綜合建設成本較北上廣低30%,綜合運營成本低45%。
中衛認準云計算,優勢就在于綜合下來成本最低。中衛僅投資3億元對通信、電力、道路等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已引動業界73.8億元投資。中衛進一步認準定位,當好后臺運算,吸引140多家相關企業入駐,上下游鏈條不斷拉長。
干涸的沙土戈壁,不僅種出了優質農產,也長出了高端產業鏈。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優質的牛奶、鮮嫩的灘羊,黃河岸邊,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正在展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