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銀行以轉型升級為主線,致力強化創新引領和管理提升,規模持續增長,效益明顯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風險總體可控。特別是持續加大有效投放,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有進一步提升,樹立了地方主流銀行的品牌形象。
堅持加大有效投放,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實體質效。
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全行上下以綜合金融為抓手,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基礎設施、教育、醫院、地產、并購重組等五大類資產,搶抓一批優質基礎資產,為即期和長遠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針對年初信貸投放不足的問題,先后開展兩輪“加大信貸投放、服務實體經濟”專項活動,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持續加大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投放和金融支持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末,在省內各類投放余額5902.68億元,較年初新增1504.06億元,總量及增量均居省內第一位,其中,貸款余額(含貼現)2521.36億元,新增296.2億元,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計劃。加大有效投放,既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帶動了業務發展、加快了轉型升級,彰顯了地方主流銀行的地位和品牌形象。
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
服務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推出“調轉促”產業基金,主要用于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扶持培育基地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截至2016年末,共與合肥、蕪湖、淮北、蚌埠、六安、淮南、阜陽、馬鞍山、滁州、宿州等10個省轄市開展了產業發展基金合作,共發起設立產業發展基金22支;審批總金額343.5億元,實現投放63.75億元。此外依托產品創新,根據科技創新型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創新推出“孵化貸”“青創貸”“創新貸”“三板貸”等針對性產品。依托互聯網金融,推出“POS貸”、“信保貸”、“稅e融”等線上產品,成立征信公司,發揮大數據優勢,更加精準有效地服務省內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
支持能源行業優勢骨干企業。
作為本土銀行,徽商銀行堅持責任擔當,服務“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任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該行對安徽省內“三煤一鋼”傳統產能優勢骨干企業的信貸支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主要投向“三煤一鋼”集團內的優勢企業、核心企業。截至2016年末,“三煤一鋼”信貸余額113.32億元,新增43.2億元,其中,淮北礦業新增15.96億元,皖北煤電新增5.58億元,淮南礦業新增8.45億元,馬鋼新增13.21億元。
服務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
截至2016年末,全行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93.44億元,較年初新增174.81億元,增幅15.63%,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3.36個百分點;戶數36245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824戶;申貸獲得率96.12%,比去年同期增加0.43個百分點,完成“三個不低于”。其中,“4321”貸款戶數1538戶,余額77.3億元;“易連貸”業務貸款戶數468戶,余額42.94億元;“稅融通”業務貸款戶數373戶,余額12.93億元,均在省內排名前列。發展微貸業務,開展以自然人為信貸主體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涉農貸款業務,全行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229.94億元,共為4.8萬戶小微業主、個體經營戶以及“三農”客戶提供了信貸支持;涉農貸款余額465.1億元,較年初增長24.1%,有力地支持了縣域經濟和“三農”。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在縣域設有81家徽農支行,120家徽農金融服務室,共為21.13萬戶農村客戶提供了金融服務。此外,貫徹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結合實際開展金融扶貧,在金寨發起設立“精準脫貧投資發展基金”,金額12.5億元,專項用于金寨實施精準脫貧10大舉措和10大工程。
堅持創新引領,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立足綜合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打造金融服務品牌,以新思路、新辦法、新模式開創業務發展新格局。創新產品業務,推出PPP“全程通”、“調轉促”基金、永續債、優先股、應收賬款資管計劃、類REITs、稅e融、優鋪貸、優宅貸、普惠存單、信保貸、社區貸等產品,產品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經營模式,深入推進公司業務綜合化,初步奠定地方主流銀行地位;試點推廣小企業專業化經營,打造省內小企業業務主辦銀行;實現網點產能提升全覆蓋,促進傳統物理網點轉型升級;籌建微貸事業部,探索“模塊化、批量化”微貸業務模式。創新智慧金融。發展直銷銀行,截至2016年末,“徽常有財”客戶規模近130萬戶,資金交易量超650億元,綜合排名在全國位居前列。建設個金移動平臺,已實現借記卡、信用卡、“有財卡”三卡合一,通過手機銀行實現有財卡、本行卡和他行卡的簽約歸集。開展智能網點改造試點。創新多元化經營,無為、金寨徽銀村鎮銀行經營狀況良好,徽銀金融租賃公司投放余額達185.6億元,實現凈利潤2.18億元。
強化風險管控,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標本兼治,立足當前解決突出問題,著眼長遠構建風險管理體系,以落實責任為關鍵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守住了風險底線。管控信用風險,落實總分行信貸管理責任,有效落實“清收一批、重組一批、核銷一批、轉讓一批”四個一批活動;完善風險管理工具,上線風險管理預警系統;不良貸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3%)0.61個百分點。管控流動性風險,推進司庫改革,建立流動性管理磋商機制,加強流動性前瞻管理和風險預警,有效應對“錢荒2.0”,流動性指標持續改進。管控內控合規風險,深入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回頭看活動。落實從嚴治行,推進內外部檢查問題整改問責。全年未發生重大聲譽風險事件,未發生大案要案和重大責任事故,連續獲評綠牌機構。(王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