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昭通前,半月談記者對昭通的印象主要靠地圖和百度構建:云南省東北角、金沙江邊的小城,地處烏蒙山區腹地,高原季風氣候,地質災害頻發,集“山區、革命老區、民族散雜區”為一體,是云南省曾經的“貧困鍋底”……幾天后,記者抵達,又聽聞這樣一個昭通:世界知名的三大水電站分布于此,綠色能源得天獨厚,相關產業異軍突起;坐擁長江第一港,3000噸級船舶由此可直達上海;農特產蘋果跟隨神舟十八號翱翔太空,被端上航天員的餐桌……
如此信息差,激起了記者強烈的探知欲。
立足綠能謀發展,清晰篤定
烈日當頭,記者隨車在昭通市水富市盤山入谷,當壩頂高程384米的向家壩水電站出現在眼前,記者對昭通大山、大水、大峽谷的感觸真切起來。
這座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峽谷出口處,是“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之所以選址在此,除了灌溉防洪、調節航運的需要,與這里的地勢、區位、水情直接相關。
“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建設的4座巨型水電站,涉及昭通的就有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3座,這些水電站帶來了‘高峽出平湖’的景觀,更有源源不斷的綠色財富。”隨行的當地干部介紹。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 陳欣波 攝
水電站相繼落成,讓昭通綠電充足。2023年,3座電站的發電量達659.6億千瓦時。與此同時,昭通的風電、光伏項目建設也不斷提速。截至目前,昭通全市電力裝機達2454.68萬千瓦,綠色能源裝機占比達90%。
以水電為代表的昭通綠色能源吸引一大批產業前來入駐,綠色能源與鋁加工、新材料等產業深度融合。
昭陽工業園區云鋁海鑫鋁業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工作。一位年輕員工向半月談記者介紹鋁錠等產品的生產流程,說到公司發展一臉自豪:“去年,我們生產原鋁52.72萬噸、鋁合金26.22萬噸,產值105.54億元!”
“昭通的綠電優勢讓我們的生產能耗明顯下降。”公司生產運營部業務副經理鐘代勇說。
新能源電池產業也在這里異軍突起。
在水富市經開區張灘片區,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辦主任楊旭對公司前景信心十足:“昭通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們先后投資建成兩期項目生產線,能實現年產13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儲能等領域。”
立足綠能優勢謀發展,昭通思路清晰篤定。2023年,昭通把綠色能源作為推動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5個千億元級”產業來打造,并制定行動方案,以打造金沙江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建設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為抓手,構建綠色能源發展新格局。
圍繞農特產下功夫,腳踏實地
高原農特產,是昭通發展所倚仗的另一個法寶。
家鄉的蘋果“上了天”,令昭通人津津樂道。“與北方產區的蘋果相比,昭通蘋果生長在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的云貴高原,又較北方的蘋果有早熟優勢,在銷售時間上有市場競爭力。”昭通市蘋果產業發展中心蘋果研究所所長魯興凱說,目前,昭通全市蘋果種植規模達85萬畝,產值躍上百億元臺階,帶動近52.7萬群眾增收。
半月談記者在市場上見到當地稱作“丑蘋果”的早熟小果。一口下去,清脆爽口,果味濃郁。一位果農笑道:“到了豐收季,果子更好吃。我們全家上陣一天能摘2000公斤,一公斤能賣9元多,不愁銷路。”
其貌不揚的蘋果,被昭通人精心培育成招牌產業,并支撐起這里的鄉村振興。在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壩區,農戶幾乎家家種蘋果,他們拿蘋果當孩子,將種蘋果當事業。
昭通的農特產品不止蘋果。在大關縣,筇竹生長面積占世界筇竹面積70%以上,被譽為“中國筇竹之鄉”。從竹筍食品加工,到竹家具、工藝品的開發,當地人把竹子琢磨了個遍。
昭通市大關縣一家筇竹家具企業員工在打磨家具 陳欣波 攝
半月談記者走訪大關縣木桿鎮筇竹產業鄉村振興示范園的本地企業云南“竹一無二”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林森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滬滇協作筇竹產業園的旭紅等竹加工企業,眼見竹產業在這里逐漸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除了這些,昭通還有馬鈴薯、天麻等農特產品,從抓產品到抓產業、從抓生產到抓鏈條、從抓環節到抓體系,我們將全力推進昭通農業現代化,力爭今年全市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500億元。”昭通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章和說。
著眼區位稟賦尋突破,穩健自信
昭通自古便是中原文化傳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我國“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業重鎮。如今,地處云貴川三省交匯地的昭通,更成為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門戶、中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開放的重要走廊。
在“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今年前7個月,該港中嘴和中心作業區完成貨物吞吐量323.31萬噸,同比增長65.1%。
“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 呂文 攝
水富港商務部副經理何麗萍介紹,經擴能改造,該港已具備貨物裝卸儲存、中轉換裝、“水公鐵”多式聯運等多項功能,將為昭通提供一條低碳環保且運輸成本較低的出省綠色物流大通道。
水富港建設是昭通打造現代物流產業的縮影。近年來,昭通牢牢把握自身區位稟賦,大通道帶來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推動大發展。
與此同時,昭通大力開發文旅產業,以“一城、一山、一址、一江”四大旅游品牌建設為重點,將扎西紅色旅游、金沙江高峽平湖、小草壩等旅游線路做大做強。
傍晚時分,站在金沙江邊,看江水匯入長江,半月談記者對昭通的印象明晰起來:“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烏蒙山間的昭通,攜帶老一輩革命家不畏艱險的基因與篤定前行的自信,邁開堅實的步伐,就像金沙江,靜水流深,奔向遠方。
半月談記者:趙一鴻丁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