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行了周密部署。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有助于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提升核心競爭力
圍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前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高質量圓滿收官,實現了“三個明顯成效”預期目標: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
站在新的起點,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將是關鍵,尤其是前瞻性布局新質生產力。《決定》提出,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弛認為,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很大潛力。不少央企在特定領域內有長期的技術基礎和積累,技術研發正不斷向前沿突破。未來央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顛覆性創新研究,開展更多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有利于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23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2.1%,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這一比重到2025年要達到35%,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布局新賽道。與此同時,國企在傳統產業領域布局較多,需要利用新技術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明晰功能定位,優化布局
《決定》指出,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推動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促進公益類業務的分類核算,做好企業內部分類核算和考評,更加科學地衡量各級企業的效率和貢獻,推動企業堅定服務國家戰略、有力維護國家安全。同時繼續在企業內部考核中充分體現經濟增加值指標,不斷增強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國家電網遼寧朝陽供電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在安裝線上間隔棒 楊青 攝
這些年,國企整合重組步伐加快。“南北車”重組,寶鋼“牽手”武鋼組建中國寶武,中遠中海運重組……國企重組改革也為打破壟斷創造了條件。《決定》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部分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在于其資源的壟斷性,因此需要更強調市場化經營,以市場化改革促進壟斷資源優化配置。《決定》明確,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
能源、鐵路等行業具有自然壟斷屬性,長期以來,這些領域國資規模巨大但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部分行業還可能利用其壟斷優勢隨意擴張。專家分析,接下來要對壟斷環節與競爭環節進行分離,加快競爭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化競爭激發國有經濟的強勁活力。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企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是今后5年國企改革的一條主線。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決定》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
深化改革就要動真碰硬,敢闖“深水區”。著眼于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使國資監管效能切實增強。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要進一步厘清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強化章程管理,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制度機制,分層分類、動態優化黨委(黨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提升董事會建設質量,深化落實三項制度改革,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建設現代新國企、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上海振華重工生產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 龔兵 攝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認為,考核指標應緊密圍繞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和承擔的重大任務,確保考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涵蓋企業的財務績效、市場競爭力、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全面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與此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還將完善主責主業管理,強化政策協同,同時加強與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等各類監督力量的貫通協調,把出資人監督問責與干部考察任用、紀檢監督執紀等結合起來,做強監督力量,建立穿透監管“縱向到底”的制度,讓監督真正“長牙”“帶電”,形成剛性約束。
半月談記者:毛振華/編輯: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