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位于我國深度貧困地區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大庫聯鄉大庫聯村,盡管當地馬鈴薯剛剛開花,但駐村第一書記孫利軍已開始挨家挨戶統計貧困戶的馬鈴薯種植情況,和大家謀劃農產品的銷路,通過消費扶貧進一步助力貧困戶增收。
作為內蒙古醫科大學脫產扶貧干部的孫利軍調研發現,盡管當地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但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需要依托馬鈴薯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大產業發展力度,以產業發展保障穩定脫貧。他說:“為發展扶貧產業,我從2018年開始重點幫扶村里發展馬鈴薯種植業,重點向單位教職工推銷‘扶貧愛心馬鈴薯’,交易金額共計5萬元,保證貧困戶每賣1公斤馬鈴薯就能增收1元錢。”
孫利軍說,盡管去年消費扶貧規模不大,但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直接激發廣大貧困戶發展馬鈴薯產業的積極性,今年全村種植馬鈴薯面積增至700多畝?!敖衲晡覀儍让晒裴t科大學將繼續利用工會微信平臺等渠道發布認購‘扶貧愛心馬鈴薯’的信息,并采取分批運輸、定期發貨、統一結算的形式購買貧困戶生產的馬鈴薯等農產品,達到職工滿意、貧困戶受益的效果?!?/p>
57歲的貧困戶袁軍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盡管當地種植的馬鈴薯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但銷售渠道不太暢通,價格不穩定,大家不敢多種,主要以自家食用為主。他說:“去年孫書記幫助我們推銷馬鈴薯,1公斤能賣2塊錢,比平常價格高一倍。因為家里只有我一個勞動力,今年我下決心種了1.5畝馬鈴薯,收成好的話能產2200多公斤,增收4000多元是沒問題的。”
據大庫聯村黨支部書記王福介紹,為解決馬鈴薯種植技術等問題,今年駐村扶貧工作隊專門聘請農業專家對50多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部分種植大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他們精細包裝農產品,提升農產品質量和供給能力。
大庫聯鄉黨委書記馮俊說,在扶貧項目和社會資金支持下,當地陸續建設農畜產品倉儲中心、交易市場,籌建電商中心,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暢通流通渠道,逐步打通從產地到消費終端的供應鏈條,為促進消費扶貧創造條件。
與大庫聯鄉一樣,內蒙古廣大貧困鄉鎮正在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建設流通服務網點,提高倉儲、包裝、加工、運輸等環節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提升消費扶貧保障能力,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據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負責人介紹,為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內蒙古近期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消費扶貧工作,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全區鼓勵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聘用貧困地區工勤人員,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直供直銷進食堂活動,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
據了解,內蒙古正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將消費扶貧納入“萬企幫萬村”行動,鼓勵幫扶企業拓展貧困地區農畜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貧困地區產品產銷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