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碚區復興街道全面推行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在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由人大街道工委具體負責,通過民主推薦和協商產生議事代表,定期召開議事會議,廣泛收集群眾意見,解決群眾關切。一年來,街道著力辦理了8件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和一批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意見建議,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聚力攻堅 高效破解歷史遺留難題
歷史遺留問題,是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福祉的“絆腳石”?!稗r房產權證辦理”就是復興街道的一個重點歷史遺留問題。
據介紹,因行政區劃調整等歷史原因,復興街道近3000戶5000余人未能及時辦理農房產權證。多年來,沒有農房產權證,村民在用電、分戶、繼承、子女入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
“農房產權證辦理”被議事代表會議票決為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后,復興街道成立工作專班,牽頭會同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北碚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單位,按照“問題導向、依法行政、應辦盡辦、平穩推進”的整體工作思路,迅速啟動農房產權證辦理工作。
為摸清底數、確定辦證范圍,街道組織機關和村社工作人員250余人,以行政村為單元,以不動產登記卡、歷史辦證記載資料為底數,建立農房調查摸底工作臺賬2793戶,累計清理各類檔案資料8396份。
2024年4月以來,復興街道通過召開社員代表會、院壩會、入戶走訪等方式,為村民們講解辦理政策,并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為急需入學、時限緊急的村民提供優先辦理服務,為高山偏遠、出行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門辦理、幫辦代辦等服務。
目前,復興街道已對符合條件的1022戶農房,完成確權辦證工作;對暫不符合辦證條件的1771戶,完成“一戶一檔”建檔,待符合條件后陸續進行辦證。
突出重點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復興街道雙龍村,以前通組公路至各家各戶之間的入戶小道多為土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是村民們日常出入的真實寫照。
在街道議事代表的推動下,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作為復興街道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的“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中一項內容便是投入84萬元修建雙龍村入戶便道4.45公里、太山村入戶便道1.15公里。
2024年7月,入戶便道全面完工并通過驗收?!奥酚?米多寬,全部硬化了的?!彪p龍村村民盧才學高興地說,“以前天氣不好出門只能穿膠鞋,現在可以穿皮鞋了。我還買了輛三輪摩托車,可以開到家門口!”
據復興街道黨工委書記岳秋波介紹,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抓手,是街道實施民生實事項目的重中之重。議事代表們密切聯系群眾,當好橋梁紐帶,通過票決把與群眾息息相關的交通出行、路燈照明等事項納入了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內容。
除了修建入戶便道、安裝路燈,2024年以來,復興街道還投入50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投入近300萬元完成8.4公里森林防火通道建設等。
暢通民意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沒有噪音,也沒有油煙,這下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近日,在復興街道思源公租房,居民張笛向前來回訪的劉菊連聲道謝。
劉菊是思源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街道議事代表。2024年以來,不少居民向她反映思源公租房周邊占道經營導致道路擁堵、噪音和油煙擾民等問題。經過實地走訪,在了解占道經營實際狀況、居民和攤販的意見訴求后,劉菊向街道反映了情況。
街道在前期摸排調研的基礎上,決定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規劃打造規范攤區“思源夜市”,一方面對思源公租房周邊占道經營進行聯合執法整治。
經過前期選址建設,2024年9月20日,思源夜市正式開街迎客,首期入駐商戶約50家。隨著夜幕降臨,香氣撲鼻的美食、琳瑯滿目的商品、熙來攘往的顧客,甚至還有駐場樂隊的演出……“煙火氣”點亮了“夜經濟”。此外,經過前期宣傳,10月底至11月底,街道還聯合各有關部門對思源公租房周邊占道經營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消除了占道經營“臟亂差”現象。
“堅持人民至上、人民主體地位,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岳秋波表示,下一步,復興街道將不斷探索和完善,把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與基層智治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抓好群眾意見辦理,真正把“民生清單”變成百姓的“幸福賬單”。(鄧公平)